廣大市民朋友:
目前,高新區共建成公共停車場7座,已投入使用3座,分別是綠意廣場停車場(115個車位)、陽光廣場停車場(76個車位)和興達路停車場(330個車位),共計521個車位;即將投入使用的4座,分別是榆溪河生態長廊停車場(約515個車位)、沙河公園停車場(約692個車位)、桃李路停車場(約67個車位)和創業大廈西南停車場(約46個車位),共計約1320個車位。
高新文化傳媒公司將一如既往的堅決貫徹高新區黨工委、管委會和榆橫實業集團建設民生工程、保障民生服務的精神,承擔起高新區公共停車場的維修改造、運營管理等工作任務,切實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務。同時,為加強停車秩序和規范管理,提高道路通行能力,有效緩解高新區停車難、停車不規范的問題,結合高新區相關公共停車場的實際情況,特將規范繳納公共停車場停車費用有關事項告知如下:
一、公共停車場收費管理的意義和目的
(一)規范管理,維護秩序
公共停車場作為社會公共資源,須起到應有的服務功能,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切實的生活便利,維護好每一名群眾的權利與利益,達到公共資源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目標。因此,公共停車場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,配備相應的管理設備,才能保障公共設施的正常運轉,發揮停車服務職能,使每一位群眾都能切實享有公平使用公共資源的權利。
無人管理狀態下的停車場亂停車現象嚴重
(二)盤活公共資源,提高車位周轉率
公共停車場作為社會公共資源,如若無人管理,便免不了個別人的私心雜念,出現長期霸占停車位,擾亂停車秩序等行為。公共停車場本身作為車輛臨時停放場所,對車輛收取停車費,是通過價格杠桿,發揮出短時間停車快停快走作用的一種方式,以此來盤活公共停車場資源,提高車位周轉率,讓真正著急辦事的群眾能快速找到車位,更好地解決停車難問題。
部分車輛長期占用公共資源 擾亂停車秩序
(三)合理收費,保障運行
高新區所有公共停車場均按照榆林市政府、市發改委有關文件規定及相關文件批復的指導價格收取停車費,透明公開、合法依規。對于所收取停車費,公司已建立專項賬戶,用于停車場的維護運營、設備維修等開支。
興達路公共停車場智能化管理收費設備
二、公共停車場停車收費的依據及標準
經榆林市發改委榆政發改函〔2020〕390號文件批準,根據榆政辦〔2018〕33號文件有關規定,高新區相關公共停車場具體收費標準為:1.停車不足半小時(含)不收費;2.超過半小時按2元/車位·小時收費(不足1小時按1小時計費);3.夜間停車(20時-次日7時)最高收費5元/車位。
三、公共停車場結合群眾實際需求的便民措施
(一)通過調研結合民意,推出月卡、年卡辦理業務
經考察調研:一是居民小區內停車場,長租車位價格主要在1500-2000元/年的區間內,另外小區還將收取1000元/年左右的物業服務費。二是各類公共停車場,長租車位價格大多為200元/月或2000月/年,無額外服務管理費。
公司按照市發改委批復的收費標準,在不高于指導收費價格的原則內,制定長租停車優惠措施,推出辦理月卡、年卡的優惠措施,具體為:月卡200元,年卡2000元,優惠后價格約為每日5.5-6.7元,相當于臨時停車3小時左右的費用,切實做到了惠民便民服務。
(二)落實發改委指導價,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長時間停車優惠措施
針對部分停車場附近居民小區眾多,夜間、周末停車需求較大的情況,公司按照市發改委批復的指導價,結合實際,制定了夜間停車(20時-次日7時)最高收費5元/車位,部分停車場每24小時最高收費20元的優惠措施。
(三)與交管部門協同推出便民舉措,為學生、家長提供便利
經與交管部門溝通,根據實際的停車需求、交通狀況,雙方共同研究探討,決定聯合推出針對上、下學學生的系列惠民措施,具體為:每日上、下學期間,將高新小學、高新三幼附近兩處停車場免費停放時間提升至1小時,方便接送學生的家長停放車輛,并由現場執勤交警負責指揮引導,減輕停車壓力,提高道路通行效率。
榆溪河生態長廊停車場相關設備設施已安裝到位?
停車場試運行期間,停車秩序得到極大改善
四、公共停車場車輛管理的有關注意事項
(一)請機動車駕駛人在劃定的停車范圍內停車,接受交管人員的指揮調度,有序停放、朝向一致。
(二)對于停車場擅自提高收費標準、不計時收費等不規范的收費行為,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,公司將積極配合核查及處理工作,并酌情對改進管理的意見予以適當的獎勵。
廣大市民朋友,高新區相關公共停車場將進一步抓牢管理、提高服務、促進民生,盡快完成設備調試,早日實現高新區公共停車場的全面運營開放,依托云平臺智能管理,實現無人值守、電子支付、遠程監管,系統后臺將自動、完整記錄車輛出入場、繳費記錄,有效提高停車場運轉效率。
廣大市民朋友,高新區相關公共停車場的管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,這不僅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、相關部門的長效監管,更需要您的理解與配合,共同將高新區交通秩序營造的更加美好。
榆林高新文化產業有限公司
2021年7月15日